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者到安光所開展學術交流
時間:2024-12-31 作者:王焱 馬菲菲
12月26日,應安光所副所長熊偉研究員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純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胡定珠教授和景曉琴副教授到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


趙純教授在安光所做了題為《高分辨率大氣物理化學耦合模式研發及科學應用》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大氣環流與小尺度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大氣過程的時空尺度跨度,強調了高分辨率數值模擬在精準天氣預報和大氣污染預測中的重要性;展示了高分辨率大氣數值模擬技術的最新進展,強調其在區域極端天氣和污染預測中的應用前景。
胡定珠教授則作了題為《北極平流層變異、機理及其天氣氣候影響》的報告。她指出,因北半球地理環境復雜,與南半球海洋占比大不同,北極極渦位置不穩定,這也是北極臭氧空洞形成遲于南極臭氧空洞的主因,由此進一步分析了北極平流層變異的特征和機制,揭示了平流層極渦與臭氧變化的關系,并探討了這些變化對東亞天氣氣候的潛在影響。她指出,目前平流層過程的影響尚未充分納入氣候預測,未來的研究將幫助提高對中高緯度平流層和對流層相互作用的理解。
景曉琴副教授在報告《氣候模式冰水混合非均勻性參數化及其對云輻射強迫的影響》中,提出現有氣候模式是在過冷云中假設的水凝物均勻分布,導致了輻射模擬不準確。景教授團隊結合觀測數據和大渦模擬,提出了新的相態分布非均勻性參數化方案,并成功應用于CESM氣候模式,顯著提高了云輻射強迫的模擬精度,為氣候模式的改進提供了新思路。
訪問期間,安光所科研骨干與三位學者就如何圍繞如何提升衛星載荷氣象預測應用與反演精度進行了座談交流。在洪津研究員和陳澄研究員的陪同下,三位學者還參觀訪問了安光所光學遙感中心的科技展廳。

會場

三場專題報告(左:趙純教授 中:胡定珠教授 右:景曉琴副教授)

交流

參觀光學遙感中心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