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環境光學學術會議在海南三亞成功舉辦
時間:2024-12-19 作者:葉寧寧
12月14日-16日,“第七屆全國環境光學學術會議暨中國光學學會環境光學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海南三亞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環境光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光學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光學學會和《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編輯部聯合承辦。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和機構的約10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上,劉文清院士代表中國光學學會環境光學專委會對承辦方的精心籌備和組織表示感謝,并強調“十四五”階段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的關鍵期,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深入開展環境光學探測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是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院長邵長江致辭,他代表學校與學院向參會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介紹了中國海洋大學及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的基本情況,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在會議期間廣泛交流研究動態、深入分享學術成果。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書記陳銳在致辭中指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立足自貿港,聚焦熱帶和深海,為培養胸懷藍色夢想、堪當時代重任的優秀海洋人才和建設教育強國、海洋強國而接續奮斗。希望與會者為學院創新發展出謀劃策、把脈指導。
開幕式后,中國光學學會環境光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文清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吳振森教授、中國海洋大學吳松華教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魏合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謝品華研究員、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劉繼橋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環境立體感知技術與裝備:發展機遇與挑戰”、“復雜地球背景下天基目標紅外輻射特性”、“基于相干檢測的高光譜分辨率激光雷達技術研究與應用”、“通用大氣輻射傳輸軟件(CART3.0)更新升級及其在光電工程中的應用”、“適用于車載平臺的大氣自由基及反應活性精細化測量技術”、“近岸大氣海洋環境激光雷達探測技術進展”、“星載激光雷達 ACDL 大氣溫室氣體探測研究”等特邀報告。現場學術氛圍濃厚,交流探討熱烈友好。
此次會議面向國家在環境領域的戰略需求,從全球尺度的大氣衛星遙感到瞬態自由基現場探測技術,從理論模擬到外場實驗應用以及環境過程研究,展望了環境光學技術在大氣-海洋-深海的應用前景,交流了我國環境光學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最新研究成果。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光學領域研究人員的共同進步,也為專家學者們提供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對推動我國環境光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期間,還組織召開了“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編委會換屆暨新一屆編委會工作會議,總結了上一屆編委會工作情況,重點討論了明年的工作計劃。同時組織召開了環境光學專委會工作研討,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重點討論了《《中國光學學會分支機構考核管理辦法(試行)》和專委會換屆事宜。

會場


致辭與報告

會議合影